2025年1月4日-5日,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,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、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分会、北京协和医院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肠道微生态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“肠道微生态黏膜保护基础与临床学术大会”在北京成功举办。
此次会议邀请微生态领域知名临床和基础专家,共同探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,通过肠道微生态基础和临床的相互碰撞,共同促进肠道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科交叉与融合,加强学术交流,提高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水平,实现肠道微生态研究基础与临床的密切合作。
会议开幕
会议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协和医院李景南教授主持。出席的重磅嘉宾有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东教授,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唐承薇教授,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房静远教授,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赵立平教授,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多武教授等等。
大会主席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协和医院李景南教授主持开幕式
李景南教授介绍本次会议以“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”为突出特色,旨在搭建肠道微生态黏膜保护基础与临床交流的平台,分享前沿学术进展,促进临床与基础的转化和交流,提高对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水平。
精彩报告
《SAP与肠道微生态》
唐承薇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作精彩报告
精彩要点:
? 重症急性胰腺炎(SAP)与肠道微生态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肠道微生态系统是由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,肠道正常菌群是其核心部分。
? 目前针对 SAP,肠胰对话认识发生了转变,从肠道细菌移位的角度考虑,关注重点从结肠转移到小肠。肠道动力消失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(SIBO)、肠微生态失衡、胰腺炎性损伤加重都会增加细菌运输,细菌移位至胰腺的发生率明显增加,同时小肠屏障功能的减弱,又进一步加重胰腺炎症。
《微生态与胃肠癌:我们团队的新发现》
房静远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、消化病中心主任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作精彩报告
精彩要点:
? 肠道微生态有助于我们了解胃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和影响因素,在胃肠癌的进程及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? 通过干预肠道微生态可以预防高危患者大肠癌的发生,例如使用相对特异的抗生素,补充益生菌、益生元,或是补充机制已得到阐明的某种代谢产物,对大肠癌有预防作用,甚至能够增加大肠癌综合治疗的效果。
《功能性便秘的肠道微生态研究》
王邦茂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病中心主任
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作精彩报告
精彩要点:
? 功能性便秘通常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发病因素包括胃肠动力障碍、生活方式(饮食结构、体育活动等)、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。
? 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能的菌群变化有梭状芽胞杆菌和双歧杆菌增长、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下降、硫酸盐还原细菌增长、产甲烷菌(史氏甲烷短杆菌)增长和拟杆菌门增长等等。
? 饮食、益生菌、益生元、菌群移植等方法可调节微生态,改善肠道环境,部分缓解便秘症状。麸皮等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,增加益生菌和抑制病原菌;应用微生态制剂(益生菌、益生元和合生元)可减少肠道传输时间,改善大便性状,增加排便频率;菌群移植对于改善患者排便频率、腹胀、腹痛等症状均有一定的效果。
成创医疗 | 呼出气分析仪
成创医疗呼出气分析仪应市场需求而生,集多功能(糖氢甲烷呼气测试、空腹氢甲烷呼气测试和红细胞寿命测定)和多通道(可10通道同时采样)于一体,可以同时检测人体呼出气中H2、CH4、CO和CO2等多种气体浓度,不仅适用于小肠细菌过生长、肠道甲烷菌过度生长、胃肠动力障碍等多种肠胃消化疾病的诊断,助力肠道微生态评估;还可以用于红细胞寿命测定,检出不易察觉的溶血,杜绝身体重大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