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S&IBD&GERD&AG与SIBO | ||||||
序号 | 发表时间 | 发表类型 | 文章 | 关键摘要 | 备注 | 附件/链接 |
关键词:TCM、IBS、UC、CD、IBD、GERD、AG、SIBO | ||||||
1 | 2019年 | 中文期刊 | 从中医小肠腑理论 谈小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| 成年人小肠内细菌极少,而当机体处于小肠淤滞、肠道菌群移位、免疫力底下、消化功能障碍等病理状态时,远端肠道内菌群移位进入小肠,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、腹泻、腹胀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症状,而且相关研究临床也表明 IBS 患者中SIBO 的发生率明显增高。 | 时珍国医国药 | |
2 | 2020年 | 中文期刊 | 人参、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、肠道菌群的影响 | 人参、白术有效组分群可显著改善大鼠胃黏膜萎缩程度及炎症水平,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缓解作用,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口腔、肠道菌群下降的丰度和多样性,减少肠道、口腔中致病菌。 | 中成药 | |
3 | 2020年 | 中文期刊 |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胃食管反流病 | 患有糜烂性食管炎的受试者具有较高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病率。。过量的气体会通过三种机制导致胃食管反流:1.导致腹胀和腹内压增加,压迫胃内容物逆行进入食管;2.部分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上行,通过胃和食管溢出;3.引起反射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。 |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| |
4 | 2021年 | 中文期刊 | 小柴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 临床疗效观察 | SIBO
是造成肠绒毛损伤、通透性破坏及肠黏膜炎症的主要病因,LHBT 阳性率则客观反映溃疡性结肠炎 SIBO 程度 [6, 16]。在炎症反应中,高水平
IL-10和 TGF-β1
可抑制促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对肠上皮细胞的稳态性具有促进作用。小柴胡汤对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,且这一作用明显优于单用美沙拉嗪,治疗后出现明显的抑制
SIBO 现象,对 IL-10 和 TGF-β1 也具有促进合成的作用,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恢复明显。 |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| |
5 | 2022年 | 中文期刊 | 电针足三里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| 电针足三里穴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损伤修复,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,提高肠道益生菌的相对丰度,调节肠道菌群相关。 | 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 | |
6 | 2022年 | 中文期刊 |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的 关系及氢呼气试验的应用 | 腹泻为主的IB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关,可通过氢气呼气试验阳性诊断;便秘为主的IBS与产甲烷古菌水平的增加有关,甲烷呼气试验阳性可诊断便秘为主的IBS。 | 广东化工 | |
7 | 2022年 | 中文期刊 | 胃食管反流病与胃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| SIBO时,小肠中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LPS可通过TLR-4/NF-kB炎症信号通路引发免疫炎症反应,使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,导致小肠动力障碍和气体潴留,而小肠运动障碍会使胃排空能力下降,进而引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。 |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| |
8 | 2020年 | 外文期刊 |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易激综合征 – 更新 | 感染性病因如感染性胃肠炎和憩室炎与IBS的发展有关,IBS被称为感染后IBS(PI-IBS)。大约 10% 的肠炎患者在第二年内发生 PI-IBS,PI-IBS 的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。上肠道胆汁盐的去营养诱导脂肪和亲脂性维生素的吸收减少,导致石胆酸的产生,其吸收不良被认为是对肠道有毒性的。在伴有和不伴有SIBO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受试者中,与没有SIBO的受试者相比,具有SIBO的受试者表现出显着升高的非结合胆汁盐,乙酸盐,乳酸盐和甲酸盐。 | 前沿精神病学杂志 |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7366247/ |
9 | 2021年 | 外文期刊 | 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中甲烷阳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: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| IBS-C患者甲烷阳性SIBO的患病率增加,IBD患者降低 | 肠道微生物杂志 |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8253120/ |
10 | 2022年 | 外文期刊 | 呼气测试在肠脑相互作用障碍中的实际应用 | 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肠脑互作紊乱的常见病,呼气试验是无创的,用于监测各种胃肠功能或状况。 | 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内科消化内科 药理学现状杂志 | https://cn-bj1-kvlqs4ee.frp.cool:12300/science/article/pii/S1471489222000716 |
11 | 2022年 | 外文期刊 | 体液免疫缺陷会破坏胆汁酸稳态,从而促进小肠炎症性疾病 |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,肠道中的细菌代谢通过促进有害膳食化合物的解毒,限制炎症免疫反应和提高营养素的生物利用度,对宿主生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。在抗体缺乏的人类中,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组成(“生态失调”)与慢性炎症反应有关,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肠道中异常的 BA 组成有关。 | 自然通讯 |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2-28126-w#Sec1 |
12 | 2022年 | 外文期刊 |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在十二指肠形成一种固有的促炎环境:一项前瞻性研究 | 小肠蠕动是预防SIBO的最重要机制。肠神经系统、内脏肌肉组织或两者的破坏可导致SIBO,而SIBO又可加重这些功能受损。 | 微生物学 |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9145321/ |